警惕!越南制造新規來襲,在越中企要么合規要么出局!
警惕!越南制造新規來襲,在越中企要么合規要么出局!
越南近期在市場監管領域祭出重拳!該國工貿部于河內緊急召開研討會,明確將加速制定適用于國內市場的 "越南制造"(Made in Vietnam)認證標準。
此舉旨在填補當前法規空白,規范本土商品的原產地標識管理,嚴厲打擊外國商品冒充本土產品的亂象,對在越經營的中國企業而言,需高度警惕并提前布局。
越南工貿部外貿局局長阮英山指出,當前越南法律體系中,僅對進出口商品的原產地規則有明確界定,而在國內市場流通商品所使用的 "越南制造" 標簽,卻始終缺乏統一、規范的標準。
這一法律層面的漏洞,已引發諸多市場亂象,亟待解決。
據悉,越南工貿部此次專項行動的導火索,是國內市場愈演愈烈的 "偽本土制造" 問題。
大量外國企業利用規則漏洞,僅在越南完成簡單組裝或貼牌工序,便將商品打上 "越南制造" 標簽,借消費者的愛國情感牟取不正當利益。
這種行為不僅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,更對真正在越南扎根建廠、合規經營的企業構成了不公平競爭。
早在 2023 年,越南紡織協會(VITAS)就曾曝光多起中國服裝經越南轉口至歐美的案例,充分凸顯了原產地監管的重要性與緊迫性。
研討會上,越南各部委、行業協會及企業代表達成共識:新標準的制定必須兼顧清晰性與可操作性。
既要精準界定 "越南制造" 的核心內涵,杜絕模糊地帶,又要避免給企業增添不必要的合規成本,保障市場活力。
外貿局官員透露,新規或將參考出口商品的原產地標準,可能要求產品在越南實現的增值率達到特定比例,但具體數值仍在深入研討中。
這一政策動向對中國企業的影響尤為深遠。一方面,在越南設廠的中資企業需重新審視自身生產流程,確保能滿足即將出臺的本地化比例要求;通過越南轉口至第三國的商品,也可能面臨更為嚴格的原產地核查。
但另一方面,機遇也隨之而來 —— 符合新規要求的中國原材料供應商,有望獲得更多訂單,因為越南廠商為滿足國產認證標準,可能會加大對合規原材料的采購力度。
值得關注的是,2024 年上半年,越南國內消費品市場規模已達 600 億美元,其中約 30% 的商品標注 "越南制造"。
業內預測,新規可能率先在電子產品、紡織品、食品飲料等重點領域落地實施,過渡期或為 6 至 12 個月。在此期間,相關企業需做好充分準備,以平穩適應新的監管環境。
對中國企業而言,這一政策既是挑戰,也是轉型升級的契機。
專家建議,在越中企應提前審查產品的原材料采購及加工環節,為合規調整預留充足空間;同時,要格外警惕 "洗產地" 風險,避免因違規操作被列入貿易黑名單。
從長遠來看,越南強化 "越南制造" 認證標準,折射出東南亞國家加強產業鏈自主性的普遍趨勢。
中國企業唯有積極應對這一變化,主動融入當地產業生態,才能在越南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。
內容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!
文章轉載分享不做商業用途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!
關于我們:
溫州市奔隆機械有限公司創辦于1980年,至今已經發展成為集科研設計、制造、安裝、維修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。我們的宗旨是∶質量是企業的靈魂,信譽是發展的保證!
主營產品:鞋底圓盤機、鞋底機、鞋底注射成型機、肘桿式注射成型機、全自動TPE軟膠射出成型機、聚氨酯鞋底澆注機、圓盤鞋底注塑機、連幫鞋底成型注塑機、鞋底模壓成型機、全自動鞋底圓盤機、塑膠鞋底成型機等制鞋機械